中建二局北京新機場項目開展“首都國企開放日”(央廣網記者 陸明明 攝)
央廣網北京6月3日消息(記者林駿 陸明明)“我們一家三代都是中國建筑人,‘建’證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許多大國工程,我一定要把這份匠心作為家訓,歷代傳承下去……”6月2日,中國建筑“建證70年·邁向世界一流”主題宣講宣傳活動暨中建二局北京新機場項目“首都國企開放日”活動在北京新機場建設工地啟動;顒游耸锥际忻、在京高校師生和各主流媒體近百人參加。活動中,展現(xiàn)新機場建設者祖孫三代匠心傳承的微視頻《中建接力跑》令不少參與者動容。此外,還有魯班工程“智”造者、核電品質“建”證人等多個新機場建設者故事,以小人物的視角透視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這一大國工程的建設歷程。
此次活動包括現(xiàn)場參觀和座談交流兩個環(huán)節(jié)。全體活動人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為新機場輸送水、電、熱力的“養(yǎng)分大動脈”——機場地下管廊、海綿道路、高架橋、綜合后期服務基地以及機場航站樓。參觀后,與會人員觀看了中國建筑形象片以及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項目建設情況展示,并通過視頻、故事講述、現(xiàn)場問答等形式,講述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幾代中建人筑夢、追夢、圓夢的故事,以及建筑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變革。
90歲高領的兩位老人現(xiàn)場參觀北京新機場建設項目(央廣網記者 陸明明 攝)
此次活動主要突出“探秘”“創(chuàng)新”“傳承”三大特色:
一是“探秘”。一方面,此次活動是北京新機場竣工前夕,首次面對市民開放,這一國家發(fā)展的新動力源初次在公眾面前揭開神秘面紗。另一方面,中建二局在機場內建設的工程業(yè)務形態(tài)包含市政、基礎設施、房建等各種類型,如地下綜合管廊等基礎設施工程均為考驗建設者匠心和良心的工程,從細微之處,展現(xiàn)中建二局機場建設者“于無聲處聽驚雷”的品質追求。
二是“創(chuàng)新”。全國首個海綿道路機場,讓標段道路和停車場如同海綿一樣會呼吸;自主研發(fā)采用鋁膜臺車技術,讓模板施工更輕便、循環(huán)利用更環(huán)保。在機場建設的過程中,無處不體現(xiàn)著建設者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通過現(xiàn)場講解、參觀、BIM體驗等多種形式,讓與會人員第一時間感受到“智”匯機場的魅力。
三是“傳承”。祖孫三代先后參與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唐山震后援建、深圳地王大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張敬宜一家,10余項國家專利主導人、魯班獎工程“智”造者黃旭騰,先后參與臺山核電、京杭客專等多個大型國家基礎設施工程、始終以核電品質為工程建設標準的全國優(yōu)秀項目經理獲得者王海強。多名中建二局機場建設者通過分享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建筑始終作為大國工程“建”證者的故事,彰顯中建品質傳承和央企擔當。
全體活動人員參觀地下管廊系統(tǒng)(央廣網記者 陸明明 攝)
據(jù)了解,除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外,在我國,中國建筑投資建設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樓、3/4重點機場、3/4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1/3城市綜合管廊、1/2核電站,每25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國建筑建造的房子。
此次活動的舉辦地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北京新機場項目共包括市政交通工程、人才公租房工程、東航基地工程、南航基地工程四個項目,建筑面積累計約62.39萬平方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成后,將成為我國最大的空地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全球最大的空港之一,與雄安新區(qū)對接,有助于北京進一步構建“雙樞紐”航空格局,打造京津冀三小時城市圈,助力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