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北京8月9日消息(記者楊森)西藏自治區(qū)阿里普蘭縣巴嘎鄉(xiāng)崗莎村位于“神山”岡仁波齊腳下,由于岡仁波齊在宗教中的地位,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前來轉山旅游的香客、游人與日俱增,崗莎村的農(nóng)牧民們也開始進行旅游接待——通過人背、牦牛、馬匹等方式為游客提供搬運、向導等服務。時至今日,這些方式依然是轉山游客的首選,但幾十年里,提供這些服務牧民們已經(jīng)通過發(fā)展特色旅游,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神山”岡仁波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楊森 攝)

  最初,村民們自行組織托運,后來,政府批準成立了“牦牛運輸旅游服務中心”。2018年,西藏崗仁布齊轉山旅游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成立。組織形式的轉變,帶來的是規(guī)范的制度章程和更加市場化的管理。全村人通過牲畜、勞動力、草場等方式入股,統(tǒng)一運營、培訓,提升服務意識。按照每戶勞動力的比例,按家庭人口比例分配游客的運輸需求。崗莎村的村民早早吃上了旅游飯,而集體經(jīng)濟的新模式,讓全村人都享受到了產(chǎn)業(yè)發(fā)展帶來的紅利。

  巴嘎鄉(xiāng)黨委副書記、鄉(xiāng)長益西措成算了一筆賬:如果游客雇傭一匹馬和相應的人力,一天的費用是790元,轉山的過程一般需要三天,游客需要支付2370元,除去三天的管理費30元,付出勞力的村民能夠獲得2340元的收入,而平均每個月,在公司注冊的有勞力的600多名村民,大約會參與兩次轉山。公司收取的服務費,將用于設施建設、聘用人員工資、分紅等方面。2019年,公司共接待游客16.9萬余人次,收入突破2500萬元,人均增收1.22萬元。

  村民崗瑪達吉1980年就開始參與提供轉山搬運服務,目前家里有4口人在公司中注冊,去年,他家里僅這一項收入就達到了8.6萬元。崗瑪達吉提到,2016年,自己和雇傭的另一名背夫一起和游客轉山,背夫只顧著走,卻把游客落在了后面,導致游客得不到需要的氧氣。這段已成為笑談的經(jīng)歷,或許恰恰說明了提升服務意識、公司化規(guī)范運營的必要性。規(guī)范的服務和保障措施,讓游客愿意為更高的價格買單,同時又提升了村民的收入。

  另一位村民次仁群培家中有3口人,屬于建檔立卡貧困戶,他通過勞動力、草場入股公司,去年一次性收到了公司和前身合作社的69620元的分紅。由于次仁群培的身體狀況已經(jīng)不允許他參與轉山服務,次仁群培通過雇傭他人的方式參與公司的運營,同時自己還經(jīng)營一個提供床位的家庭旅館。在旅游收入之外,次仁群培一家還能領到草場補貼、邊民補貼等政策性收入,也實現(xiàn)了脫貧摘帽。

次仁群培展示去年的分紅收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楊森 攝)

  盡管不能參與轉山服務,次仁群培也明白旅游資源的重要性。當?shù)卦O有公益性的“垃圾銀行”,通過回收垃圾,可以兌換一些的日用品,以此來提升村民、游客的環(huán)保意識。次仁群培也積極參與其中。

  岡仁波齊千百年來始終如一地矗立在那里,在它的腳下,村民們的生活卻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旅游在當?shù)貛硬惋、交通運輸、住宿、紀念品等全鏈條發(fā)展,2019年,巴嘎鄉(xiāng)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整鄉(xiāng)脫貧,F(xiàn)在,這里又熱鬧起來,巴嘎鄉(xiāng)(塔爾欽)國際旅游小鎮(zhèn)的建設正在進行,通過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村民們將會迎來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