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畢節(jié)9月14日消息(記者李行健 張兆福)據(j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貴州省畢節(jié)市納雍縣的豬場鄉(xiāng),大山深處,云霧繚繞,沒有一塊像樣平地的新春村,卻有一個標準的現(xiàn)代化塑膠籃球場。
云霧繚繞中的溶洞籃球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李行健 攝)
記者:從您家出來走幾步就是這個溶洞籃球場了哈。
張開學:對對。從后邊一下去就是。就在那邊。
籃球場出現(xiàn)在足有十層樓高、百來米深的天然溶洞里。今年79歲的老村支書張開學說,家門前的這座溶洞籃球場,是村里的新名片。
張開學:冬天下雪、下雨都不冷,是一個冬暖夏涼的溶洞。
記者: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進到山洞里就感覺很涼快。
張開學:像夏天都很涼快,也就十七八度,這里面常年就是這個溫度。
2016年春節(jié)剛過,挖掘機開進了溶洞,兩年的功夫,深坑變成了平地。20多萬元的場地修建費用,村集體出了4萬多元,對口扶貧企業(yè)資助了10萬元,剩下的都是村里老百姓自發(fā)捐贈。
新春村村民在溶洞球場里打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李行健 攝)
頭頂?shù)拇鬅粢涣,溶洞頂懸著的鐘乳石也跟著亮了起來,像是體育館造型奇妙的頂棚。
張開學告訴記者:“當時體育器材什么都沒有,就只有這么一個溶洞。最開始只想把它填平,后來發(fā)現(xiàn)正好可以搞塊籃球場!
張開學說,這是村里的第三塊籃球場。50年代,第一個籃球架是他拿漆樹的樹枝搭起來的。他回憶:“大概在1957年我們就開始學打籃球了;@球架是木頭做的,過去最古老、最簡易的籃球架,底下是四四方方的底座,兩邊各打兩個眼,從兩個眼斜著穿兩根樹枝,釘板子在上面,籃圈釘上就可以打了。”
張開學家的老房子后面,高高的漆樹上刻著幾十道橫紋,像是給長個兒的孩子刻下的一道道印跡。
記者:從這能看得到漆樹。
張開學:看得到。那個就是漆樹,拿刀子戳個口以后,漆就會漏出來。用刷子刷到桶里就可以用了。
記者:當時籃板的支架就是拿漆樹做的?
張開學:對對,就是這種樹枝做的。
用刀割開漆樹,漿液可以用作土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張兆福 攝)
新春村的運動傳統(tǒng)在那時候就埋下了種子。張開學個子不高,只有1米63,他81歲的老伴何登芳說,年輕時候村里的幾個小伙子,下了工就一起打籃球,一點都不知道累。
何登芳:這兩天看電視上打籃球世界杯,他一天到晚坐在那看。什么隊的都愛看。
記者:年輕時候爺爺是不是打籃球打得特別好?
何登芳:天天打,打得腳都崴了好幾次了。
記者:就是因為愛運動才容易受傷。那他回來您不得批評他?
何登芳:批評個啥子,每天打籃球還不是為了給公社爭光。豬場公社打了全縣的第一名。
張開學說,村里的第二副籃球架,就安在自己家家門口。那是70年代,大隊拿兩頭黃牛和兩頭肥豬跟六盤水的勘二大隊換來的,盡管村里當時并不富裕,但老鄉(xiāng)們沒有一個不支持的。
張開學:老籃板就在這一片房子的方位。當時跟六盤水的勘二大隊,拿兩頭牛、兩頭豬兌了一副籃板,他們給我們拉來焊好。
記者:那個籃球架就在你們家門前面。
張開學:就在我家門前。原來這個地方是村里最熱鬧的地方。
最近幾年,張開學腰間盤突出,不再投得動籃球,可對籃球的熱愛一點沒減少。在溶洞籃球場,少不了他的現(xiàn)場點評。他說:“年輕這一代的身體素質(zhì)比我們好,因為現(xiàn)在生活條件比我們以前好得多!
新春村新寨小學的小學生正在溶洞里打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李行健 攝)
新春村的溶洞籃球場,成了豬場鄉(xiāng)鄉(xiāng)親們的“主場”。張開學介紹:“我們春節(jié)的時候,除了我們村組七個隊打錦標賽,其他外邊來打友誼賽的,有五六個鄉(xiāng)鎮(zhèn)!
三座籃球場就是新春村幾十年發(fā)展變化的縮影,張開學說,納雍縣的脫貧攻堅到了“要勁”的時候,“體育運動”帶來的就是這股勁。他表示:“比較以前,變化太多了。條件也比以前好得多了,人們也幸福得多了。體育運動最重要的是改變了精神面貌,別的村比我們這個村差多了,我們這個村凡是有空的,都要出來走一走,都要來溶洞里玩一下。這兩天在收莊稼,把莊稼收完了,老百姓都要進來活動活動。”
熱愛運動的新春村新寨小學同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張兆福 攝)
家門前的溶洞籃球場,飽含著大山深處的孩子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寨小學五年級學生余鵬:喜歡打籃球。打籃球會有種舒服的感覺。
新寨小學校長尚坤:我們這個地方一到過春節(jié),氣溫比較低,漫山遍野白花花的。溶洞里面就非;馃崃,大家都聚在那里,非常愉快。
家門前的溶洞籃球場,每一次運球、投籃都帶來回聲,這是夢想和希望的堅定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