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石虎:中國的畢加索
2014-02-24 11:13 來源:中國文化報 說兩句 分享到:
一個畫家若想在市場上獲得青睞,個人綜合素質是一個考量,能調動市場、政治、媒體等多方資源而不僅僅是學術資源的藝術家,更容易獲得市場的成功。在這一點上,石虎和畢加索的共同之處非常多。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據(jù)中國文化報報道:作為中國美術界的一員驍將,石虎多年超凡的繪畫探索證實了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復活的巨大能量,他的作品既顛覆傳統(tǒng),又深深根植于傳統(tǒng),技法多變,不拘章法,具有深深的個人印記且難以模仿。難得的是,其作品的雅俗共賞性極強,從名門雅士到販夫走卒,均能從中獲取體驗,這也難怪石虎但凡辦展,便會形成社會文化景觀。
臺灣畫家石虎
2000年大陸藝術品市場的崛起成就了許多藝術家和收藏家的財富夢。而石虎早就搶先別人嘗到了市場的果實。因為他的作品雖屬于中國畫,卻是少數(shù)幾位能跨越國界審美的藝術家,加之搭上了“亞洲四小龍”經濟騰飛的班車,最早得到了東南亞、港澳臺地區(qū)富人的青睞。而后依托于大陸經濟的騰飛和重要藏家比如萬達集團的支持,進一步鞏固了已有的市場地位,成為藝術品市場多年的“硬通貨”。
1978年,37歲的石虎代表中國畫家出訪非洲13個國家,完成了《非洲寫生》畫集,這部轟動一時的作品集幾天內便在全國銷售一空。1990年,在人民美術出版社任職的石虎移居澳門。在背靠祖國大陸、面向大海的畫室里,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對中國畫有革新意義的作品,有重彩、油畫以及水墨畫,其中有10多幅數(shù)丈巨幅。這些作品一經推出,國際市場嘩然,并稱其為“中國的畢加索”和“中國的凡高”。市場價位隨之一路攀升。1993年,他以中國宣紙為材料創(chuàng)作的《祈明圖》在廣州舉行的中國藝術博覽會上推出,引起美術界震動。1995年推出的巨制《玄騰圖》,表現(xiàn)中華民族團結的精神,在北京東方奇跡藝術博覽會上一經展示,引起巨大反響,隨即被海外華人以800萬港元收藏。2013年,由萬達集團和雅昌文化集團贊助的石虎書畫大展更是掀起了新一輪的市場旋風。
藝術品市場是絢爛的,也是殘酷的,一個畫家若想在市場上獲得青睞,對個人的綜合素質是一個考量。有諸多實例可以證明,能調動市場、學術、政治、媒體等多方資源而不僅僅是學術資源的藝術家,更容易獲得市場的成功。畢加索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萬達天價購買畢加索的作品實際上是重復了當年日本高價購買凡高的故事。為什么新興富豪愿意選擇畢加索?答案是多方面的,在這一點上,石虎和畢加索的共同之處非常多,譬如都是現(xiàn)代主義藝術大師,卻非常強調傳統(tǒng);都在畫壇掀起風潮,引得無數(shù)學生模仿;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多變,從不墨守成規(guī),讓模仿者無從下手;都是有眼光的收藏家關注的目標;都善于和畫商打交道;都是充滿激情的人等。
石虎縱橫在水墨、油畫、書法、詩歌之間,相得益彰,互為映襯,成為畫壇中的一位多面手。他的畫在精神層面上顯現(xiàn)出豐富的內涵,而這種精神內涵作為今天石虎藝術的主體,依然在中國的畫壇上保留著清新的精神,同時在海外也樹立了中國藝術的形象。今天貌似平和的石虎,以他一貫的方式會給畫壇帶來什么,這種判斷可能將超出筆墨語言,衍生出一個時代的話題。
編輯:耿倩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