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作家長江行采風”登陸宜昌 在峽江兩岸傾聽歷史的濤聲
作家們在三游洞采風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王永勝 蕭顥
10月25日、26日,“長江文學周”重要活動、“中國作家長江行采風”帶領近40位作家走進宜昌。
站上峽口古軍壘,映入眼簾的場景讓人即刻聯(lián)想到李白“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名句;在車溪民俗風景區(qū),古老醇厚的巴楚民風與清新自然的田園風光,帶著原始的生命力席卷而來;登上三峽大壩,“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的壯觀與震撼,更是直擊所有人心靈。
風光秀美壯麗,引無數(shù)文人墨客競折腰。25日作家們前往采風的三游洞,就在絕美風景之外為所有人呈現(xiàn)了綿延千年的人文奇觀。
這是西陵山北峰峭壁的一個巨大溶洞,從公元819年與元稹、白行簡結伴行游的白居易在洞壁上題寫《三游洞序》開始,蘇洵、蘇軾、蘇轍、黃庭堅、歐陽修等文人豪客,都在這里留下過身影與詩文。
從集納眾多文學大家題壁的三游洞,到歐陽修寫下《峽州至喜亭記》的至喜亭,再到范成大描寫“斷崖臥水口,連岡抱城樓”的峽口古軍壘,向西,是鮮活解讀何為“兩岸青山相對出”的西陵峽,向東,是滔滔東去懷抱一切的萬里長江,“極目遠眺,感覺內心突然就充盈了!難怪這么多文豪會紛至沓來!弊骷覀兗娂姼袊@。
有山水的豪情,也有歷史的回望。
在眺望西陵峽的過程中有工作人員提到,三游洞所在的西陵峽峽口,其實離抗戰(zhàn)期間“石牌保衛(wèi)戰(zhàn)”的發(fā)生地不遠,這讓云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十月》文學獎、《長江文藝》雙年獎得主胡性能感慨良多。
胡性能5年前來過宜昌,當時就想去石牌保衛(wèi)戰(zhàn)的發(fā)生地看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地點。”他說,現(xiàn)在滿眼望去如此美麗的江山盛景,可能不會讓當代人聯(lián)想到,80多年前此地曾遭到侵略者的鐵蹄踐踏,“那是中華民族命懸一線的時刻,民族命運就維系在石牌這里,如果(侵略者)突破了這個地方,我們這個民族的命運也許會被改寫,但那場白刃戰(zhàn)我們扛過來了,還把中國人的血性激發(fā)起來了!
這些歷史的印記,在胡性能看來“就像種子一樣”,“作家寫作,在時間空間上都會有很多考慮,我們這片土地上與民族命運相關的內容,寫作者都會關注,它就像種子一樣,不知道哪天,這個種子就發(fā)芽了。”
寫作的種子,在此次宜昌采風行的過程中還播下了很多。在車溪民俗風景區(qū)感受巴楚文化的生命力之后,外省作家們被牛扎坪永秀山莊里的“宜昌方言墻”深深吸引——“三不之”是什么意思?“巴辛不得”作何解?“卡卡國國兒”又是哪里?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魏天無和長江文藝雜志社執(zhí)行副主編吳佳燕熱情擔當講解員,揭曉謎底時總能引發(fā)現(xiàn)場歡樂的笑聲。
山水、歷史、人文、民俗,這些多面的宜昌在26日上午匯聚成一個詞語:“震撼”。
面對以大國重器的巍峨守護長江之美的三峽大壩,直面雷霆萬鈞的泄洪景觀,“90后”知名讀書博主“小玄夜說書”感受到了一種“古今交錯的歷史時空感”。
他說,看自然風光是體驗景觀本身的壯闊,在這座歷史名城行走能與歷史人物共情,“你突然就會感到,我們走過的這段路在一千多年前,詩人們也曾走過。”而站在三峽大壩觀景臺,所有人會聯(lián)想到,當年詩人們走過的那段狹小山路已經大變了模樣,當年先輩們熱血奮戰(zhàn)過的宜昌,也真的成長為讓人民安居樂業(yè)的長江明珠,“世界最大水利樞紐工程的三峽大壩橫貫在眼前,就是提醒我們,要珍惜當下!保ㄓ浾邚埪 徐穎)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