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運用農業(yè)生態(tài)功能和大數據 推動糧食綠色增產
2015-05-18 13:43: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濟南5月18日消息(記者桂園 山東臺記者陳瀟)作為已連續(xù)實現糧食總產十二連增的農業(yè)大省,山東今年以大方田建設為基礎,挖掘運用農業(yè)生產的生態(tài)功能和大數據,推行糧食綠色增產模式,實現化肥、農藥,用水零增長,打造綠色大糧倉。
目前,山東小麥已進入揚花灌漿期,也是病蟲害防治的關鍵關口。但在山東不少的麥田里,農民噴施農藥在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塊塊粘蟲板。中科院生態(tài)學博士趙風華介紹稱:現在這個粘蟲板上我們已經看到密密碼碼粘滿了很多昆蟲,相當一部分是現在的小麥的害蟲蚜蟲。在粘蟲板上偶爾還散落著一兩只瓢蟲,趙風華說,這幾只犧牲的瓢蟲,是保衛(wèi)麥田的戰(zhàn)斗英雄,有了它們,就可以大大減少農藥的用量。“在田間釋放了蚜蟲的天敵,人工培育的七星瓢蟲來對蚜蟲進行治蚜滅蚜!
目前,山東的糧食總產已連續(xù)實現十二連增,隨著糧食產量的穩(wěn)定提升,山東在糧食生產上提出,由注重數量增長為主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變,在全國率先啟動糧食綠色增產模式。山東省農業(yè)廳種植業(yè)管理處副處長池方告訴記者:“就是糧食生產生態(tài)化,推廣高產高效多抗新品種,和綠色栽培技術,推進耕地質量提升,同時,嚴格控水控肥控藥,實現綠色增產!
控肥控藥控水,要有嚴格的標準,數據支撐是關鍵。在山東的濱州、德州等地記者看到,許多地塊有一個智慧稻草人,上面集成了傳感器、攝像頭等設備,可以實時將空氣溫濕度,土壤酸堿度等數據傳輸到千里之外。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助力研究員侯瑞星表示:“根據我們前期積累數據,研制的初步模型,然后把這個數據加入到模型里!焙钊鹦钦f,5月下旬到6月初,干熱風是影響小麥產量的重要災害。一旦監(jiān)測到地里溫度超過29攝氏度,空氣濕度在10%至20%,風速達到2到3米時,稻草人就會發(fā)出預警,科技人員可以根據實時數據做出對應的防災減災措施。
借助生態(tài)防治、節(jié)水灌溉、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手段,山東農業(yè)正向生態(tài)化轉變。根據今年山東糧食綠色增產方案,在1150萬畝的示范田里,糧食畝產要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100%,化肥、農藥利用率提高2個百分點,實現水、肥、藥使用量零增長。
編輯:朱琪
關鍵詞:山東;大數據;綠色增產
2015-05-18 13:39:00
2015-05-17 21:46:00
2015-05-17 21:34: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