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昆明3月23日消息(記者李健飛)2018年3月23日,《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編纂工作總結(jié)會暨贈書儀式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隆重舉行。
《中華大典》被列為國家級重點古籍整理項目,也是建國以來國務院批準的最大的重大文化出版工程。編纂類書是中國古代文獻學上的一大創(chuàng)造,前有唐代的《藝文聚類》、宋代的《太平御覽》、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中華大典》包羅宏富,涵納各家、各派思想和歷代志書的優(yōu)秀文獻資料,分為22個典,近百個分典,涵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lǐng)域,其體量大大超過歷代類書。1989年開始試典,1992年全面鋪開!吨腥A大典》采集1911年以前的古籍文獻資料,在繼承、弘揚中國類書優(yōu)良傳統(tǒng)基礎(chǔ)上,是參照現(xiàn)代科學圖書分類法編纂的大型類書。
2006年,云南教育出版社和《中華大典》主編任繼愈誠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吳征鎰院士擔任《生物學典》主編,2007年1月《中華大典》辦公室、云南教育出版社與昆明植物所簽定“《生物學典》編纂出版協(xié)議書”,正式啟動編纂。吳征鎰任主編,李德銖、呂春朝、馬克平、王祖望、汪子春任副主編。《生物學典》包括《動物分典》和《植物分典》,記載古籍生物3000余種,回答在中華古籍文獻里記載有多少種動物和植物的問題。在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生物學典》可提供一定的歷史幫助,推進國際人文歷史交流融合!渡飳W典》的編纂還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的高度重視,院規(guī)劃局、生物局給予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立項支持。
《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于2007年6月啟動,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持編纂,吳征鎰任主編,呂春朝任常務副主編,徐增萊、彭華、黃宏文任副主編。參加編纂單位有: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江蘇省植物研究所、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中科院武漢植物園、云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云南中醫(yī)學院、中科院北京植物所、中科院自然科學史所、仲愷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上?萍拣^、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等,12個單位共有81位編者參加編纂,其中年齡在70歲以上者有24位。在主編吳征鎰院士帶領(lǐng)下,各位參編者學習古籍植物物種考據(jù)研究,對收錄的古籍文獻進行合理疏分,這一漫長而艱辛的編纂工作持續(xù)整整十年,于2015年10月全部完成。2017年10月由云南出版集團、云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
《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共四冊,計736萬字,收錄古籍植物插圖5158幅,彩插257幅?甲C29綱102目285科1978種植物類群,包括細菌、藻類、真菌、地衣、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種子植物1802種,占91.1%,細菌、藻類、真菌、地衣、苔蘚、蕨類等各類群176種,占8.9%。有1923種植物考訂到植物種的學名,占97.2%,有55種考訂到屬名,占2.8%。
《植物分典》引錄古籍文獻突出植物物種生物學特性。編者在浩如煙海的古籍文獻中,深入考據(jù)古籍中的植物生物學特征、生長習性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所收錄的植物物種,利用現(xiàn)代植物學分類系統(tǒng)制定編典框架,使用規(guī)范的拉丁文植物學名,故而能起到貫通古今,連接中外的橋梁作用。編典普查了1911年以前3000余卷冊古籍文獻,并按緯目進行合理疏分;普查《地方志》2000余卷冊,增加“分布”緯目,查明植物古代地理分布,涵蓋中華大地。為方便讀者使用,還編制植物學名和中名索引。并籍普查工作編著《中國生物學古籍題錄》(2013),由云南出版集團、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華古籍記載植物文獻內(nèi)容豐富多彩,在植物考據(jù)學幾成絕學的情況下,《植物分典》的編纂有力推進植物考據(jù)學的進步,傳承中華優(yōu)秀古籍科學文化仍任重道遠。
參加《植物分典》編纂的年邁作者把最后的十年夕陽無私奉獻給《植物分典》,在編典過程中陳介、臧穆、武素功、吳征鎰、湯彥承、汪子春、陳書坤等7位編委先后辭世,我們深切緬懷他們的貢獻和功績。中青年作者心懷使命感,在科研任務繁重的情況下,堅持編典,貢獻不凡。十年編典,各位作者把“文化自信”理念寫入每一個種的字里行間。
云南教育出版社作為《中華大典·生物學典》的項目主持單位,與《植物分典》編委會齊心協(xié)力,協(xié)手共進,在出版社領(lǐng)導與編輯堅持不懈地努力下,《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于2017年10月印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