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日韩亚洲国产欧美精品,亚洲v视频,欧美电影一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小说,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央廣網

【中國@2016】2016中國電影:回歸理性,追求品質

2017-01-15 11:14:00來源:光明網

  作者: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慧瑜

  2016年,是中國電影市場的轉折之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57.12億元,同比增長3.73%,而沒能像往年那樣實現(xiàn)百分之二三十的高增長。票房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上座率不高,國產電影品質仍有待提升。但在市場不溫不火的同時,也有一些亮點值得稱道。一是以《湄公河行動》為代表的主旋律商業(yè)大片熱映,進一步印證了正能量和娛樂性并不沖突;二是《路邊野餐》《長江圖》《塔洛》等風格化文藝片獲得廣泛關注,為中國電影帶來了清新的文化氣息;三是《我們誕生在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生門》等紀錄片電影走進院線,中國電影格局逐漸呈現(xiàn)出多元化和包容性。

  【中國@2016】2016中國電影:回歸理性,追求品質

  例如,去年國慶檔上映的《湄公河行動》,改編自2011年中國公民在湄公河遇難的真實案件,生動講述了中國警察到境外抓捕國際毒販的故事。大陸硬漢張涵予、香港演員彭于晏分別飾演智勇雙全的警察和臥底,二者組成的“喋血雙雄”,不再沿襲“神劇”里赤手空拳勇斗歹徒的套路,也不是“小米加步槍”式的游擊隊,而更像是被先進裝備“武裝到牙齒”的美式突擊隊員。只是與好萊塢大片中動輒保衛(wèi)人類的敘事套路不同,《湄公河行動》以愛國主義為底色。這種主動出擊、境外作戰(zhàn)、為無辜受害的中國人討還公道的積極行為,彰顯了中國崛起的大國地位和國家自信。該片上映后,好評如潮,斬獲11.81億票房。長期以來,受各種因素影響,與商業(yè)大片相比,主旋律電影市場相對低迷。但《湄公河行動》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證明了主流價值觀與商業(yè)片邏輯的融洽。這啟示我們,寓教于樂,需要慧心巧思。

  再如,近些年,魔幻題材成為國產大片的重要類型。2016年初上映的《美人魚》和《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分別獲得33.9億、12億的高票房,但品質和宣傳、口碑和票房是否一致?值得深思。暑期檔上映的《封神傳奇》和《盜墓筆記》則暴露了中國魔幻大片的兩大弱勢:一是在中國現(xiàn)代文化內部建立一種自我與他者、人類與魔幻的對抗并不容易,因為探險、魔幻故事的內核更多地是現(xiàn)代理性與非理性、文明與愚昧之間的關系,往往與西方殖民史和文明史觀相關;二是中國電影特技跟不上,直接影響到魔幻電影的觀影效果。在這種背景下,年底公映的中美合拍魔幻大片《長城》提供了一個新的范例。故事中,守衛(wèi)長城的中國軍隊與兩位西洋武士聯(lián)合對抗怪獸饕餮的進攻,這樣一來,長城便不再僅是中原帝國抵抗草原部落、中華民族抵御外來侵略的城墻,而是人類阻擋惡魔的屏障。中西文化雖有差異,但能達成共識、并肩作戰(zhàn),以人類的名義講好故事,這對中國電影來說是一種新的文化經驗。

  另外,2016年還有多部文藝片闖進商業(yè)院線,雖然市場效應有限,但極大地提升了院線電影的內在品質。這些文藝片大致可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涉及文化傳統(tǒng)、歷史記憶的,例如《百鳥朝鳳》《黑處有什么》;二是詩電影或哲理電影,例如《路邊野餐》《長江圖》《塔洛》;三是現(xiàn)實諷刺電影,例如《驢得水》《我不是潘金蓮》等。從這些影片中,既可以看到大城市之外的農村、縣城等偏遠地區(qū),也可以看到民間藝術的衰落、青少年的成長困惑等問題。不僅如此,有些文藝片還在表達著更新更美的中國故事。例如《長江圖》,講述了發(fā)生在長江邊的兩個時空交錯的魔幻愛情故事,帶有第六代電影的典型特征:一個喪父的孤兒,在一本神秘詩集的引領下,游覽長江沿岸,體會各地的風土人情和歷史傳說。該片超越了第六代電影的視野,把個人故事與長江這一高度象征化的大空間結合起來。這種文化尋根故事,不再是80年代對中國文化的批判,而是一種新的文化認同。影片結尾處,主人公站在長江發(fā)源地青藏高原上回眸一望,出現(xiàn)了航拍鏡頭下的萬里長江,一種讓人振奮的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除此,還有兩部帶有現(xiàn)實主義色彩的黑色幽默電影值得一提,這便是《驢得水》和《我不是潘金蓮》。其中,《驢得水》試圖回應20世紀中國歷史中的兩個大問題,一是知識分子能否走向民間、與工農相結合,二是知識分子對庸眾的啟蒙是否有效。該片無疑給出了負面回答,一方面諷刺了滿口崇高理想的知識分子在金錢、權力的引誘和壓迫下,淪落為蠅營狗茍的自私自利之徒;另一方面,女教師張一曼對小銅匠的啟蒙、色誘,換來了被啟蒙者的報復和羞辱,這也是80年代以來對知識分子是否具有獨立精神的特殊想象。該片幽默中有酸楚,荒誕中見現(xiàn)實,被評論界譽為有態(tài)度、有思考的佳作,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喜劇電影更多的可能性、更大的發(fā)揮空間。《我不是潘金蓮》則借村婦李雪蓮的軸勁“現(xiàn)了一把官場的原形”,也順便給各級官員上了一堂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特殊黨課。這種對官場隱秘生活的窺視,與其說是導演馮小剛借主人公李雪蓮的柔弱之軀來批判權力,不如說顯示了馮小剛及“頑主”一代對革命年代反官僚主義傳統(tǒng)的繼承。

  【中國@2016】2016中國電影:回歸理性,追求品質

  最后,2016年底還有兩部紀錄片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和《生門》同時公映,給疲軟的中國電影帶來了新的色彩。其中,《我在故宮修文物》由同名電視紀錄片重新剪輯而成,主要有以下兩個看點:一是揭開了陳列在玻璃窗后面的罕見珍貴文物的神秘面紗,二是細致入微地講述、展現(xiàn)了文物修復師們的工作故事和生活狀態(tài)。片中,熱愛文物事業(yè)的年輕大學生在師傅手把手的指點下認真學藝,享受著單調工作背后的深層樂趣,引起了觀眾對生活方式、人生意義的重新思考。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靜謐、安詳不同,醫(yī)療題材紀錄片《生門》表現(xiàn)了產科醫(yī)生與命懸一線的產婦之間患難與共的人間真情。鏡頭不時投過窗口拍攝外面生生不息的長江,讓觀眾在感受到“生門”之驚心動魄的同時,理解醫(yī)生的敬業(yè)和母親的偉大。

  諸如此類。不難看出,2016年中國電影有了讓人欣慰的新氣象。雖然票房增速放緩,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回歸理性的趨勢,其實是一件好事。它充分說明,逐漸成長、成熟起來的觀眾不會輕易被華而不實的宣傳所忽悠,而更在意并開始深入思考領會電影的藝術品質、文化含量和思想意義。票房壓力,完全可以轉化為動力,促使業(yè)界更加注重修煉內功、提升品質。另外,長期以來,中國電影市場過于迎合和依賴青少年消費者,容易導致內容的幼稚化、風格的低齡化。隨著多功能院線、數(shù)字銀幕等硬件的提升,有望吸引更多中老年觀眾走進院線,倒逼生產更多內容精良、寓意深刻的嚴肅主題電影,真正實現(xiàn)中國電影市場的百花齊放。(張慧瑜)

編輯: 王文偉
關鍵詞: 中國電影;生門;長江圖;文明史觀;彭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