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校服上寫名字的孩子長大了!

  一條“90后醫(yī)護人員把名字寫在防護服上”的微博,給全民防疫的嚴肅氣氛中撒下了一點陽光。由于隔離服厚重,醫(yī)護人員為了分辨彼此,在防護服上寫下了名字,并畫上簡單的圖案寄托美好的祝愿。

  17年前的那場非典,全世界都在守護還是小朋友的“90后”,現(xiàn)在,這世界換“90后”來守護了。

  我們這才驚覺,時間帶給了“90后”太多的改變。以前把名字寫在校服上的孩子,如今化身成了白衣天使。

  許多時候,小孩變成大人,換了一身衣服,就真敢跟死神搶人!

  1

  想想這些“90后”的孩子,其實挺不容易的,是受爭議的一代,也是充滿自我矛盾的一代。

  他們充滿幻想、熱衷自由,似乎永遠都不知憂愁。但如今疫情擴散的當下,他們頭一個迎了上去,從以為的旁觀者、接收者,成為了參與者和中流砥柱。

  一個個明知前方危難重重,仍不顧自身安危往前沖。

  在武漢的一家醫(yī)院重癥隔離病房里,護士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最小的剛剛滿20歲。面對這場疫情,她們說,穿上白大褂,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心里肯定會怕的,但我們?nèi)绻粵_上去,誰上去呢?

  已經(jīng)踏上回鄉(xiāng)旅程的醫(yī)護工作者吳小艷,剛坐下就看到醫(yī)務人員緊缺的信息,來不及思索便向主任報名,因為擔心有孩子的同事上一線有負擔,所以果斷決定折返武漢,她說“大家都在戰(zhàn)斗,只有在戰(zhàn)場上,我才能安心過年”。

  下完夜班,抗戰(zhàn)在一線的男護士王濤脫下厚厚的防護服,被汗水浸泡透的手掌早已變皺發(fā)白,當被問到有想過自己會被感染嗎?他只說,“如果有萬一,我相信我的同事會救我的”。

  回老家準備婚禮的醫(yī)務準新人鄧光西和朱凡,說服家人取消婚禮,回到崗位待命,他們說,“愛情無期限,可國難就在眼前怎能視而不見”。

  武漢市第四醫(yī)院古田院區(qū)的余思穎、嚴莎等十余位姑娘,為了方便穿防護服,自發(fā)決定剪去長發(fā),作為年輕小姑娘的她們格外愛美,但面對鏡頭卻只淡淡一句“命都交上去了,更何況是頭發(fā)”。

  96年的醫(yī)護工作者,進隔離區(qū)前給媽媽發(fā)微信,謊稱自己被派到外地進修后,再也沒敢給媽媽回信,怕的是看見媽媽擔心,自己也會害怕。

  ......

  還有數(shù)不清的年輕醫(yī)護工作者從一開始,就奮戰(zhàn)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第一線,連和父母說的“謊”都還沒來及編。

  自稱佛系、與世無爭,被批做事缺乏主動性和責任心的“90后”們,這次一個個爭先恐后喊出“我愿意”、“我報名”、“我?guī)ь^”這些話,只要國家需要,愿意逆流前行!

  2

  羽翼尚未豐滿,但心中理想早已堅定。

  都說模仿是人類的天性,孩子從小就會模仿大人的樣子,甚至學著爸媽說話的腔調(diào)。

  現(xiàn)在依舊是這樣,“90后”跟隨著前輩們的腳步,學習著前輩們的敬業(yè)與擔當,擋在了人民和病魔中間。

  只要穿上那身衣服,就愿意保護身邊所有的人。無論如何,必須裝作成熟的樣子沖在一線,給患者活下去的希望。

  從小沒吃過什么苦頭,如今將命抵上了前線。怕不怕?當然怕!

  但面對災難,他們知道自己的崗位有多重要,所以不會后退,也不會松懈。通宵戰(zhàn)斗,臉被口罩磨破了皮,他們沒喊一聲苦;除夕之夜,萬家團圓時,他們在辦公室急匆匆的吃著當天的第一口飯。

  經(jīng)此一役,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那些年被稱為“垮掉的一代”,已經(jīng)好好地長大了。

  一張張青春洋溢的臉龐,是刺穿前方陰霾的利劍。

  明明前有強敵、后有牽掛,也要奮力拼上一程,只因未曾忘記自己披上白衣時意氣風發(fā)的誓言:我志愿獻身醫(yī)學……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yī)術(shù)的圣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

  那些年懵懂的他們,還未明白生命的珍貴與脆弱,等慢慢長大,才知平安和健康是一些人拿命做了交換。

  國泰民安,這美好愿景,總有人需要負重前行;風雨同舟,愿生死相隨,所以這次他們義無反顧頂上前去!

  或許曾經(jīng),揚名立萬、躁盡人間的野心讓年輕一代盡顯叛逆、張揚。但這一次,我們看到的是他們面對責任與使命,勇敢、善良的底色。

  3

  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說: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這句話,到了今時,也是一樣。

  一個國家的未來,永遠在年輕一代身上。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和進步,永遠不能沒有傳承與希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長征路上,泥濘沼澤困不住戰(zhàn)士們的腳步,饑困嚴寒藏不住戰(zhàn)士們的熱血,衣衫襤褸卻不忘讀書識字,抱定信念期待前方革命勝利的燈火;

  抗戰(zhàn)時期,數(shù)萬青年奔赴戰(zhàn)場,面對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慘烈,他們沒有退縮,一張張年輕的面孔稚氣未脫卻堅毅果敢,只為了民族解放,光復山河;

  建設年代,一批批有志青年主動投身到經(jīng)濟建設中去,“向荒山進軍”、“向科學進軍”,他們不吝付出,對祖國許下最美的承諾;

  改革開放以來,從守衛(wèi)邊疆、保家衛(wèi)國的人民子弟兵到將青春獻給祖國的青年志愿者,從勇?lián)姑、奮發(fā)有為的大學生到為國爭光的運動健兒,銳意進取,鍥而不舍的青春力量本色不改,一脈相承。

  革命、建設、改革,歷史長河流經(jīng)一個世紀浩浩蕩蕩,幾代人殫精竭慮,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奔涌而去。

  中國的未來屬于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于青年。

  今天,在不同領域里奔跑的少年身影,正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之源。

  4

  時間之河川流不息,奮斗路上風華正茂。

  對于日漸老去的一輩人來說,最大的喜悅莫過于看到“我們家的孩子能‘扛事兒’了”。

  而這個春節(jié),我們驚喜的發(fā)現(xiàn),那些年被稱為“垮掉的一代”,真的好好地長大了,能抗事兒了!

  假期埋頭打游戲、追劇,跟爸媽一天聊不上三句話的樣子消失的無影無蹤。變著花樣的勸倔強的父母取消聚會、戴好口罩,苦口婆心的樣子就像當初父母要求我們穿秋褲一樣;

  平日里說著“人間不值得”的他們立刻沖去置辦口罩和消毒設備,緊盯疫情的最新資訊,把專家提醒秒發(fā)到家庭群;

  甚至把“如何勸父母戴口罩”的話題頂上了微博熱搜,制作了各色的“中老年專用版”防護文章。

  他們放棄休息,挺身而出,抓緊作業(yè)為國生產(chǎn);他們踏上征程,使命必達,為國堅守;他們奔赴一線,報道真相,記錄歷史。

  ……

  這就是我們的“90后”,在國家有難時,以“只要自己過得開心就好”為準則的他們,第一時間迎了上去。

  這就是我們當下的青年,他們鮮衣怒馬,個性獨特,看似很喪,其實熱血;看似叛逆,其實堅毅;看似不靠譜,其實靠得住。

  這就是我們的孩子,他們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他們在磨礪中前進,用屬于他們的獨特本色奮斗著最壯烈的無愧青春。

  未來交到你們手上,我們放心!

  守日出東方,我們終將會迎來最后的勝利!

  加油,曾經(jīng)的少年!

  來源:法制日報(作者:馬岳君 宋勝男 李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