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21日消息 據中國鄉(xiāng)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新春伊始,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yè)農村發(fā)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發(fā)布了,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這也是黨中央連續(xù)發(fā)出的第14個關注“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
中國鄉(xiāng)村之聲曾經圍繞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詳盡地解讀過這份一號文件。這項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要保障有效供給。所謂有效供給,其實就是解決“種什么”的問題。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通俗一點說就是,“種什么”要根據市場走,價格要讓市場定。
農民只有通過市場的實際情況,指導自己的農產品種植,讓自己的農產品受市場歡迎,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產值,實現增收。所以,市場成了今年種什么的指南針。
中國鄉(xiāng)村之聲春季廣播論壇繼續(xù)邀請來自高校的專家學者和全國各大農產品市場的權威分析師,共聚一堂一起討論《我們的市場在哪里》。
古往今來,糧食安全都是治國安邦的首要之務,正所謂“農穩(wěn)社稷,糧安天下”,現在,我國糧食總量不足的問題解決了。但是種糧農民的效益卻在下滑,不少糧農改種經濟作物,或者干脆進城務工了。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特別強調,“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那么,到底怎么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呢?這就是第二場分論壇的主題——“拯救糧食”。
主講人:
北京玉泉路糧油批發(fā)市場信息部主任 劉敬亮
劉敬亮:首先,我們說一個看似不太正常的現象:國內糧食連年增產,卻仍難抵擋進口糧的大舉進入。是糧食真的有那么大的缺口嗎?顯然不是。除了個別品種需要進口糧來補充國內需求外,大多數仍以國內自給自足為主。國內市場供應可以用產能過剩來形容,以往的要產量、要銷量、拼價格的“兩要一拼”的路子將會越走越窄,而“高品質、高附加、定制化”的“兩高一定”的模式將會引領今后發(fā)展的方向。
種糧農戶要對土壤、選種、管理等進行全面化、科學化、綠色化的運作,真正做到“精耕細作”,確保糧食的高品質;加工企業(yè)在做好口碑、打造品牌的同時,及時進行調研和分析,把握消費需求和趨勢,加大科技研發(fā)資金投入,向市場新增投放能夠滿足特定群體和特殊需求的差異化品牌和高檔化產品;而作為市場最為活躍的批發(fā)環(huán)節(jié),在“國家互聯網+”的發(fā)展戰(zhàn)略之下,依托各類優(yōu)勢資源推進糧食電商化發(fā)展,在放心購買、服務到家等方面做足功課。
河南鄭州糧食批發(fā)市場資深分析師 申洪源
申洪源:糧食在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改什么、怎么改。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就是提高農業(yè)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不僅要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也要契合消費者需要。糧食,特別是主糧品種和口糧作物是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在這個大背景下,糧食應該是優(yōu)化,而非顛覆;應該是夯實,而非削弱。
重點說一下主糧品種,玉米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品種,階段性的供給過剩是必須進行優(yōu)化調整的主要原因。而稻谷和小麥是主要的口糧作物,非但種植面積不能減,其供給效率和質量也必須要提高。在今年的一號文件中,提出要重點發(fā)展優(yōu)質稻米和強筋、弱筋小麥,這么明確的提出來在歷年涉農文件是前所未有的。在當前宏觀的大背景下,結合具體糧食品種的特性和供需情況,分品種施策或許是效率最高的改革措施和方向。
端在我們手里的這碗飯吃起來是噴噴香,學問也非常深厚。糧食怎么種到底是戰(zhàn)略問題還是市場問題呢?
申洪源:我的觀點是這樣:對于國家來說,糧食怎么種是戰(zhàn)略問題,是國策;對于種糧人來說,糧食怎么種主要靠市場導向,是市場問題。兩者不能割裂來看,首先要有宏觀的政策引導,無論是功能區(qū)的建設、配套的引入、科研技術的投入都體現出政策發(fā)展、政府引領的方向。其次要有產業(yè)保障、信用體系建設、加工消費升級以及風險保障體系的建立,才能讓糧食種植后顧無憂。
有網友問:為啥我們種的糧賣不上價,可外國的大米卻那么貴呢?
劉敬亮:我舉個例子,2006年日本一個大米代表團來我這考察,他們帶的大米樣品讓我印象深刻:一是外包裝,是一個白粗布、繩拉口的小布袋子。讓人感覺這不是大米,而是一份小禮品。第二是價格,大概是我國市場主流大米價格的二、三十倍。第三代表團的人介紹了從農民種植、合作社收購到上市銷售的整個產業(yè)鏈的質量管控。從中我學習到兩點:質量要最放心、包裝要吸引人。
要進行有效的反擊來鞏固國產大米的市場地位和價格主導,一方面種糧農戶要讓土地規(guī)模化、種植科學化,從增質、增量、降費的“兩增一降”做功夫,另一方面加工企業(yè)要進行精耕細作,包括產品質量、包裝設計、品牌打造、創(chuàng)新產品、消費結構需求等方面。
種糧農戶的市場到底在哪里?到底該如何增收?
申洪源:糧食消費在不斷地增加,不光是對數量有新的要求,對于質量也有更大的要求。在糧食質量保障上,種糧大戶的責任非常明顯的體現出來了,種糧大戶如何“強身壯體”?第一提高種糧大戶的生產效率;第二發(fā)展優(yōu)勢種植,種糧大戶要了解自己種的品種的市場需求程度如何;第三健全風險管理,種糧大戶應該利用各種各樣的農業(yè)保險,包括金融的手段、政策的手段加強自己的風險管理;第四是強化科技支撐。圍繞這些來做文章、拓展思路,應該說市場就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