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的收藏,黃仕根基本集齊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屆全國兩會開幕、閉幕報紙。
黃仕根老人指著報紙笑得像個孩子:“你看,都是開幕但內(nèi)容卻截然不同。感覺收藏這些黨報,就像是在收集中國的歷史!
黃仕根打算將收藏的這些報紙捐獻給當?shù)貓D書館,讓更多年輕人看到。
3月10日,來自諸暨市內(nèi)的6個基層黨組織約500人到新桔城村參觀報展。
3月10日,來自諸暨市內(nèi)的6個基層黨組織約500人到新桔城村參觀報展。
“這是3月21日的黨報,今年兩會閉幕了,我的這一屆兩會報道內(nèi)容的報紙搜集工作也算是完成了!84歲的浙江諸暨老人黃仕根,把這張刊載著今年兩會閉幕報道的報紙鄭重地插進桌上的報夾,用手撫了撫報紙上的褶皺,露出了笑容。
老人身旁的報紙堆,是他珍藏了三十余年的寶貝——從新中國成立時第一屆政協(xié)大會開始至今,報道歷屆兩會新聞的報紙!白鳛橐幻h員,應該知曉每年全國兩會都講了些啥!睆纳鲜兰o八十年代起,黃仕根開始收集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刊載歷年全國兩會的新聞報道以及國家重大成就和重大事件的報紙,迄今已存有2萬余張。
“喏,這張是1949年報道第一屆政協(xié)的,這張是報道1954年第一屆人大的,為什么那時兩會不在一起開,那里頭可有故事呢……”黃仕根將歷史娓娓道來,老人的手在一張張泛黃的舊報紙摸索著,那些早已散去油墨香的印刷文字,穿越了時空,讓歷史和時代重現(xiàn)在人腦海中。
“從這些報道里,明顯能感受到在每一代領導人的帶領下,中國發(fā)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崩先苏f著,舉起3月18日的《人民日報》。報紙頭版刊登了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新聞!斑@些年來,我黨反腐倡廉和依法治國等工作開展深得民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也讓咱們老百姓生活環(huán)境越來越好,生活也越來越富裕。這次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是眾望所歸。”老人再次露出了淳樸的笑容。
老人搜集的這些報紙今年還有了一份重要的使命:兩會期間,受村鎮(zhèn)邀請,為黃仕根舉辦兩場黨報收藏展。老人花了好幾天時間,專門從家中2萬余份報紙中精心挑選出100張與歷屆全國兩會相關的報紙,供大家參觀。
前些天,在新桔城村村部大樓的文化長廊已率先舉辦了一場展覽。那天,小雨蒙蒙,空氣濕冷。臨出門,黃仕根擔心受天氣影響,沒多少來人看展覽,誰知,到了現(xiàn)場時,把他給驚呆了。
展覽櫥窗前,站滿了人,附近村鎮(zhèn)的黨員和群眾還在源源不斷前來。
“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的報紙,毛主席講的開幕詞!鼻皝碛^看的一位青年指著1956年9月份的一張《人民日報》說。
“當年閉幕的報紙也有呢,原來是那個時候通過了第二個五年計劃,F(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實施第十三個五年計劃了!蓖械拇迕癖慌赃叺牧硪环輬蠹埼四抗,掰著手指頭數(shù)了起來。
3月10日是新桔城村“黨員活動日”主題學習,精心篩選過的百份黨報作為主角再次出現(xiàn)在村里的文化長廊。這次,來自諸暨市內(nèi)的6個基層黨組織,來了約500人。
“看著大家這么熱情的前來觀展,當時心里很激動。這么多年,搜集報紙的那份苦和累,都感覺值了!”黃仕根再次撫摸著報紙堆說。
想要將時隔多年的舊報紙收集到,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什么地方舊報紙比較多?廢舊品回收站!從三十多年前開始,黃仕根就成了村鎮(zhèn)廢舊品回收站的?。經(jīng)常在那里一呆就是大半天,只為了翻出一份自己手上沒有的報紙!跋袷菄艺匍_重大會議或是香港回歸這種歷史事件,我會先找《人民日報》,實在收集不到的話,再去找《解放日報》《光明日報》《浙江日報》等其他報紙。”
“那時舊報紙賣價一塊錢一斤。廢品站賣給我,一塊錢一份!秉S仕根回憶起這些往事,還是帶著笑,“沒辦法,誰叫我在廢舊品里翻來翻去,把人家整理好的東西都翻亂了呢!
2000年,黃仕根把庫存清點了一下,發(fā)現(xiàn)就差一份,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年全國兩會開幕、閉幕報道報紙就全部都收集到了。為了找到這最后缺失的一份報紙,黃仕根又動起了腦筋。
從搜集報紙時開始,黃仕根開始結交了一批全國眾多報紙收藏愛好者朋友,他翻開通訊錄,對照本子上的通訊地址,一連寄出了三十幾封求助信。
“每一個信封內(nèi),我都會送上一份本地的黨報《諸暨日報》,也算是一次報友間的交流,讓他們了解我們諸暨的發(fā)展變化!庇眯闹拢兴貓。一個多月后,黃仕根收到了期待已久的回信,回信里裝的便是他心心念念想要的那份報紙。
如今,兩萬余份報紙在黃仕根家里推成了好幾座“小山”,家里的環(huán)境對這么多報紙的保存會不會有影響?記者問老人。
“這段時間,圖書館已經(jīng)來找過我了,我想把這些報紙捐出去,讓更多人有機會去直觀的了解歷史,好好看看咱們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也請圖書館幫我把收集報紙的心愿繼續(xù)圓下去!崩先搜酃饫镩W爍著自豪。(張麗瑋)